清朝皇帝几乎个个勤政爱民,为何大清还落得如此下场?原因很简单_快资讯

2023-06-05 14:17:28 来源:周强


(资料图)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大清王朝》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清朝是一个很勤奋的朝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里面有一帮勤政爱民的皇帝。他们可能起得比鸡早,披星戴月的,每天批阅数不尽的奏折。但是这些勤奋的皇帝,每天忙忙碌碌的,就真的可以让国家昌运繁盛吗?历史的真相告诉我们,结果截然相反。

让我们来先回顾一下,清朝当中有哪些皇帝是敬业的代表。其中我们发现,道光皇帝舍其无谁。可以说,道光是一位非常勤俭节约的皇帝,他的龙袍有很多补丁上身,他每天所干的事,就只有批阅奏折,他不贪大喜功,也不奢侈浪费,是一位非常清廉的天子。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道光真的很努力,可是他努力的方向不对,这就决定了清朝的国运可能会因为他而改变。就拿批阅奏折这件大事来看,人家皇帝看的都是涉及到百姓民生的重大事件,但是道光却只挑其中的语法毛病,吹毛求疵,俨然就像是一个语文老师一般。 大臣们都知道这一套,所以平常即便下面真的有什么事在奏折里面,皇帝也不会发现。于是贪官污吏就这样出来了,道光只是一个只知道勤奋,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整顿国家的庸才。就好像是一头笨牛一般,只知道盲目的做事,但是却不知道勤奋的方向在哪里。 除此以外,还有一位皇帝乾隆也是比较敬业的一位。对比起来,这位皇帝要比道光创造的功绩多了很多,可是过错也多了许多。乾隆这个人虽然勤奋,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挥霍如土的人。 最为经典的就是他接二连三的下江南,这一下国库就没了大半。前期辛苦赚回来的钱,后面又哗啦啦的散去了,这就等同于徒劳无功。而且下面的官员看到领导如此大花洒,自己当然也不甘落后,所以贪官污吏越积越多,其身不正,必然引发更多的祸害。光勤奋有什么用,不懂得节俭而且用财不当也是无用。

所以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为什么清朝的皇帝都这么的敬业勤奋,可是他们最终还是没能够让自己的国家起死回生,也没有为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幸福感。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们敬业努力的方向不正确,所以最终才会导致出现如此矛盾且令人费解的结局。

x 广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