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众所周知,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前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留学,这是中外学术交流的一部分,但近几年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西方国家有些人却想自己关上交流的大门。
然而,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的决定暂停接收中国公派留学生,却引发了一系列争议。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该校校长霍内格声称这一决定是为了降低大学“科学间谍”活动的风险。他认为一些德国商品和研究内容,特别是涉及安全的领域,不应该轻易传递给其他国家。然而,这个理由引发了许多质疑。
据了解,埃朗根-纽伦堡大学对拿到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奖学金获得者的合作暂停,而对那些在“民主系统”中享有声誉的机构资助学生则不限制。这种区别对待凸显了政治的影响。
中国留学生之所以备受关注,源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规定,获得奖学金的留学生需要回国服务,否则需要赔偿资助费用及违约金。而那些获得“民主系统中享有声誉机构”资助的中国留学生则不受此限制,因为他们未必会为中国服务。
为了阻挡中国科技进步,一些西方机构似乎不遗余力。然而,这样的做法与百年前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异曲同工。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中国发展高铁就是一个明证。中国引进德国西门子的技术,如今已经掌握高铁的核心技术,但与西门子的合作依然持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有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情感复杂。他们清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却又担心中国技术强大后取代自己。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他们应该更好地利用中国市场,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毕竟,中国的技术起点相对较低,短期内并不会超越西方。
事实上,封锁并不能打断中国的技术进步。自建国以来,中国在核武器、太阳能、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尽管西方对中国采取封锁措施,但这并未阻止中国取得成就。
总之,交流与合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对于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交流,我们应该摒弃偏见,摊开双手,迎接更多的可能性。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