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计的尽头是“人”|悬疑之窗

2023-08-29 12:26:40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资料图)

■ 张璇

近日,电影《暗杀风暴》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它改编自推理作家周浩晖在2009年出版的小说《死亡通知单:暗黑者》,小说在当时风靡一时,而在十几年后的今天,改编电影的票房却不甚理想,上映一周票房仅仅6900万元,尚未过亿。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一样的结果呢?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小说出版时恰逢“东野圭吾热”,该小说中的两大核心诡计——“身份替换”和“时间差”,继承与发展了东野圭吾代表作《嫌疑人X的献身》。此外,《死亡通知单:暗黑者》中,凶手通过新闻媒体向警方和社会大众发布“杀人预告”的表现手法,也是推理动画《名侦探柯南》中常用的经典模式,这些创作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让中国读者深深感受到了“日系经典推理”的魅力,也是该小说在当时大获成功的原因。但在14年后的2023年,随着“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实景推理游戏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流行与推广,《明星大侦探》《密室大逃脱》等推理综艺在电视台和网络媒体上的热播,各种新颖的诡计层出不穷,观众对悬疑推理类小说和影视剧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因此,《死亡通知单:暗黑者》中的诡计和破案故事都显得有些过时了,完全遵循小说原著拍摄的电影自然也不再受到欢迎。可以说,过去十几年,中国推理小说单纯追求学习“日系推理”中“诡计流”的道路已走到尽头,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无论是“身份替换”还是“杀人预告”,最初都来源于上世纪“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ABC谋杀案》,该书讲述了大侦探波洛智斗名为“ABC”的连环杀人犯的故事。阿加莎的高明之处在于,她在描写精彩的破案故事的同时,也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细心缜密的分析,让大侦探波洛睿智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在看完小说后不由得发出和书中那位遭受诬陷的推销商洗刷冤屈后同样的感慨:“您真是个伟大的侦探,波洛先生。”

然而,目前很多推理悬疑作品在创作时仍然固守十几年前的旧套路,一味追求多重反转,只注重案件诡计与悬念的设计和构建,轻视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塑造和描写,使作品中的破案者和凶手等主要人物变成影片中的“工具人”。其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和立体,单薄乏味,而且在语言和行事作风上也时常不合情理,严重脱离生活,更使整部电影丧失了文艺作品的魅力和趣味性。因此这些推理作品虽然有精妙的诡计和不断反转的情节,也吸引了一部分推理迷,但无法进一步为大众所喜爱。

笔者想对当今推理作者提一个建议:当诡计走向尽头的时候,请转头走向“人”。只有置身于人海,从中获得无尽的创作源泉,才能献给人们真正玩味无穷的推理悬疑精品。

(作者:张璇 专注研究推理、悬疑、侦探文学影视,有百万字相关作品。)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x 广告
最近更新